找到適合的養生調理坐月子餐
在中國的習俗中,產後媽咪的坐月子是不能少的,當然由於省籍、氣候、時代背景、環境衛生等的差異,而各有不同的調理方式,但是坐月子的禁忌與飲食的規則,原則上都是相當嚴格保護著產後媽咪。
產婦須於生產第一天起開始坐月子,時間愈久愈好,至少三十至四十天方為足夠。坐月子是女性健康的轉折,有中醫強調採用正確的坐月子方法,像是原本的過敏體質、生理不順、內分泌失調等,是可以改變體質的好機會唷!
相反的,用不正確的方法坐月子,有可能會有提早更年期、骨質疏鬆、鈣質流失的機會喔!
當然月子餐也不是像以往大多數印象中,都是一些油膩膩又吃"很補"的食物,注重溫熱食補,忌諱生冷食物,一般產婦飲食有蛋白質過高和膳食纖維不足的現象,對古早前普遍營養不良的產婦來說恰好是該補補~但對現在講求苗窕美麗和身體健康兼顧的產婦來說,太過油膩的滋補食材反而有害健康...
坐月子餐小小原則
產婦飲食簡單來說幾個重要原則以少鹽、少油、少糖為主。
坐月子的飲食要依產婦的身體健康狀況調整,因為剛生產完的媽咪們,前三天內身體較為虛弱,通常胃口不好也容嘴乾舌燥。因此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(如:小魚粥)會是較好的選擇。
→剛開始不要吃得太油膩,早晚喝熱牛奶,每天吃一個蛋,可補充蛋白質外,還須均補充鐵質、鈣質、蛋白質等營養素和纖維質,除了恢復體力亦有助於乳汁的分泌。
階段性坐月子養生調理
食補應採「階段性」,因為產後全身細胞的收縮功能與內臟所承受的疲憊尚未完全恢復,若在此時吃進這些高脂肪高營養的食物,疲憊的身體難以吸收,反而造成身體上的負擔,產後須按身體恢復的狀況來進補。
本網站荷風調理月子餐就是以階段性坐月子的方式做調整,可參考荷風月子餐菜單- 荷風月子餐介紹
第一週以排泄、排毒為主
部分中醫認為淤血不去,新血不生,有許多月子餐理都會有生化湯,因生化湯再月子餐裡有調節子宮,幫助子宮惡露排出,預防感染較益於幫助子宮復舊,讓內臟及子宮恢復機能。
這段期間也是媽咪們的黃金減重期,因為產後必須減去的體重,所以產後第一週盡量不要喝水,施以熱補,促進發汗、排尿,讓身體利水消腫,使體內過多的水分排解出來。
第二週以收縮骨盆腔及子宮為主
此期可服用補血養血基礎上加些補氣的中藥,促進產後新陳代謝及幫助子宮恢復機能,調整水分代謝、利水消腫可以腰子為主,腰子可以幫助產婦促進新陳代謝,恢復體力,預防產後腰酸背痛。
第三週才開始真正的進補
此時若惡露排得差不多,則就是進補的最佳的時機!!飲食重點在補血、補氣、增強體力、預防產後老化,以麻油烏骨雞為主。為什麼會使用麻油呢?因為麻油性屬溫熱,可避免產婦便秘,也可以去寒、補虛勞、養五臟,改善產後虛困~
產後進補若吃得下、睡得著、排謝正常為原則,若有口乾舌燥、身熱多汗、傷口疼痛等現象,也許是表示吃太補上火囉~則需暫停一切補品的進食。
另外有需要補精氣神可喝四物湯、八珍場、十全大補湯等,不過最好得在坐月子10天後才喝會比較好喔!其他各種進補方式(如乳腺炎、退奶) 參考 "首頁>坐月子餐食材參考"